2017年创立,如今在广州开了8家直营店,主打简餐,如今该品牌的生意已基本全面恢复,外卖月均4000-6000单!
疫情期间,堂食不能做,他们就坚持做外卖,积极拓展私域流量,把握住突增的团餐流量,跨界获客;打入生鲜微信群售卖烧腊熟食,给团长返点5%,借助私域流量贡献了40%的营收!
到底,他们是怎么快速打通私域流量,并做到疫情期生意不受影响的?
该品牌主打明火煲仔饭,不用电、用瓦煲做饭,煲出来的米饭更香、更有匠心,在广东食客里颇受欢迎,客单价能做到36元
他们的定位十分清晰:做中高端简餐连锁品牌,门店选址集中在广佛地区大型商住一体的写字楼,面向白领商务等高消费力人士。
对于简餐快餐来说,36元的客单价其实不算低。
但在疫情期间,市场环境发生剧变,消费者都不敢出来堂食,除了在外卖平台上做老客户生意,还能怎么做?
疫情期间,很多商家都盼着外卖平台会降低扣点,但与其等着平台降点,还不如自己主动搭建私域流量,效果更快更明显
1、开拓政企团餐“写字楼午餐”生意
疫情期间很多政体单位的公务员他们都在加班,他们也不能在饭堂聚集,也不敢在外用餐,又有高品质简餐需求。
(来自政体单位的团餐订单)
疫情期间,除了政体单位的团餐,企业团餐的订单量也在增长。
恰好有个停车场软件主动想要合作,一方看重餐饮高频次所带来高流量导入;一方看重停车软件客户的高质量,双方一拍即合。
在停车软件自己的100多万粉丝的吃喝玩乐公众号上,品牌推广文章得到了10万+的阅读,一下子获得大量流量和精准顾客,并导流到每个门店的微信群里,共8个门店群。
随后,他们还联系到了停车软件附近的写字楼里的企业,如与行政、前台沟通做团餐,并邀请他们做“团长”,因为省去了美团的费用,就可以把抽成点数返给顾客,并鼓励团长在各个微信群里分享,顾客可享受15%的优惠,而团长可享受5%的返点。
同时,他们还通过个人微信、微信群、电话来接单,主要是通过8个微信群,把有下单需求的企业、粉丝都拉到群里下单。
2、抓住“社区晚市”生意
晚餐时间,顾客回家做饭,餐厅就没发挥空间了吗?当然不是,烧腊熟食也能有市场,但怎么卖呢?
在人流大的社区,业主群很活跃,每天小区业主们都在群里下单买菜买生鲜;其中就有一群团长在推进这个事儿,只要找到团长,自然就有了天然分销商。
于是他们打入各个业主群内部,卖熟食烧腊等,群内给到8.8折优惠,价格介于超市与餐厅之间,但出品又能有所保证
(有米师傅在业主群里售卖烧腊等半成品)
疫情期间,这部分晚市贡献的营收能占到30%左右!
疫情期间很难逆大环境趋势而为,所以他们的销售重点放在加强顾客的复购率上:
第一,玩积分,顾客用积分可以兑换店里的产品;
第二,外卖煲仔饭是连着瓦煲一起送的,如果顾客返还餐具,会返5元优惠券,以此刺激顾客重复消费。
从2018年开始,他们已经通过扫码点餐,积攒了7万多会员。
顾客要点餐,就必须扫码进入页面;而用餐就有积分,积分能换取有价值的东西,这样的用餐循环,才能留住长期食用的老顾客
公司在门店附近的顾客,也会经常成批地返还瓦煲餐具,再获得5元券,这样复购就出来了。
虽然线上会员人数不算多,分摊到门店也就几千个会员,但复购效果很好,平均顾客一个月能消费6-8次。
虽然作为快餐刚需,该品牌在疫情期间受损失较小,但其它堂食品牌亏损很大,总共亏损超过10万,那段时间现金流压力非常大。
于是,他们跟员工坦诚沟通,说公司的现金流可能有些紧张,可能会调整薪资,但只是暂时的,公司恢复正常后会延后发放。
大家赚的都是辛苦钱,公司只是当时现金流有点困难,从管理层开始自动降薪,员工们也都表示理解,自愿减薪和公司共命运。正式复工后,员工也全部都回来了,一个人都没少。
具体来说,疫情期间的调整动作如下:
1、月薪制调为时薪制
疫情期间,和麦当劳的门店一样,调成了时薪制,整体抗压能力会更强。
2、设置高标准化的通岗
把每位员工都培训成“通才”,让他们熟悉店内每个岗位,在某个岗位缺位时能及时补位。用最低的人手配置,做更多的事,同时为企业运作减降成本。
疫情期间,餐饮确实很惨,有些同行一直放假,等堂食开了,只能匆忙涨价。员工虽然回来,但都不在状态,没客人来,灯也不开,员工工服也不穿,心情都很沉重,顾客印象不好,就很难产生消费。
不管有没有顾客,不管赚不赚钱,只要开业,保持门店的整洁、明亮、员工的精气神都是必须的。
而该品牌依靠上面的整体调整,恢复堂食、员工回来后就马上调整好了状态,才比同行快一步恢复市场运作,最大程度获得盈利“回血”。
跨界获客的动作,加上私域流量的用户维系,所产生的效果会超出你想象。
在这个餐饮业私域案例里,动作快捷、转化良好是最显著的效果,在“质”上已经做得非常优秀。
但只是通过传统的微信群在做,相对来说,有时候对于顾客分类和触达等等还不够方便。
如果能加上社群裂变任务、以及个人号标签化的运营,相信会有一个“量”的变化,这时,就需要工具上的接入了。
同时,品牌生意恢复迅速,除了其本身的努力,也和政府的消费券密集发放有关,据了解,佛山市、区等不同政府版本的消费券密集发放,掀起了一波疫情下的消费小高潮。
数据显示,佛山市级前三批消费券累计260万人次使用,核销率94.6%,直接拉动消费2.29亿元。
而在各级消费券的带动下,该品牌的营业额也相应提升了约10%,为后续的恢复,注入了一剂强心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