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教育品牌,新东方、学而思必须拥有姓名。
作为教育行业的龙头品牌,新东方和学而思每年招生数量非常可观,他们最常用且最有效招生方式可以概括为3招:线上讲座,学习诊断,体验课。
今天这篇文章,就是来给大家拆解一下这三招,分析分析它们的基本逻辑。
线上讲座(公开课)可以说是教育机构最常用的招生手段TOP1。
目前比较常见的教育行业线上讲座可以分为三类:升学规划、学科指导、家庭教育。
线上讲座通常都是免费(或象征性的收费)的,因此可以收割一大批听众。而讲座本身又自带社群的属性,前来收听的听众已经经过了初步的筛选(用户有需求或有兴趣才会参与)。
线上讲座通常会邀请用户进群收听
所以我们在开设讲座之前,在设计讲座的内容时一定需要考虑到两点。
▪ 服务性
讲座的服务性很大程度上依赖老师的专业程度。因为如果演讲的老师有足够的行业经验,就能收获家长们的信任。
在多数情况下,老师们主要是以讲座内容来体现自己的专业水平。在此之上,也需要注意诸多细节来提升家长们的听课体验,比如:
比如开场是抛出互动问题还是直接讲概念,
讲座里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数量是否太多……
▪ 转化性
用户的转化几乎是所有讲座的第一目的。在线讲座的转化率与老师的演讲水平、团队的营销设计有关。
因为在社群的环境下,人非常容易被情绪感染,所以老师的演讲是否能够营造出足够的氛围、带动家长们的情绪,这是转化的关键点之一。
在讲座营造的氛围下,营销团队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布局来增加转化率,比如:
展示学员得到改变的真实案例,
在群内宣发一定的优惠、限时活动……
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学习诊断方式分为三类:选拔考试、智能测评、人工诊断。这三类诊断方式所应对的场景也有所不同。
▪ 选拔考试
常用于大型机构稀缺班型(顶尖班、集训班、竞赛班等)的招生。
通过正式的考试,给家长一种「该班型只有优秀的孩子才有机会入班学习」的暗示。在营造班型稀缺性的同时,也更能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关系。
▪ 智能测评
也叫做AI测评,主要以海量题库的形式为学生匹配班型。
这类测评除了有较高的准确性外,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诊断效率。因此,AI测评能够适用于各种教育产品。
▪ 人工诊断
多见于一对一机构的招生前准备。
一般由专业性强的老师出题和提供诊断服务。利用的就是个性化和专业性来获得家长信任,进而引导家长为孩子报名。
学习诊断是一种具有非常高转化率的招生手段,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
▪ 放大用户需求
首先明确一点,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所差异,这种「差异」都可以在学校的考试后以排名的形式体现出「差距」来。
也正是因为存在差距,才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争取赶超自己的目标,所以在校的学生基本都在机构学习(补习)的需求。
这个需求自然存在,学习诊断就是放大用户的需求。
它的逻辑其实和体检看病一个道理:当得知自己存在的问题时,想解决问题的想法就更明显了。
▪ 强化信任关系
依旧以看病为例:我们如果生病,大家都希望是名院名医为自己就诊,这是因为它们比较权威,结果可信。
学习诊断也是如此。专业的诊断过程、权威的师资力量都是能够显著影响用户转化的因素。
教育机构如果能让诊断过程与结果都体现出极高的专业性、权威性,自然就容易获得并强化家长的信任。
除了在线讲座和学习诊断之外,体验课(也就是低价班)就是各大教育机构屡试不爽的招生方式。
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有详细地拆解过体验课的运作模式,大家可以点击蓝字跳转阅读:《仅需1元就能买到1000元的服务,教育机构版低价班不是血亏吗?》
那么,怎么让这个自然转化率更高呢?方法无非有两个:
▪ 选好老师
选择授课水平高的老师,可以保证较高且稳定的用户转化。
部分机构甚至会包装几位名师,他们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清晰度,还是在授课风格方面,在家长与学生的圈子里都立足了口碑
▪ 选好模块
选模块也就是选取每个学科里最容易引起学生痛点的内容。
像英语单词、听力,语文的文言文、作文,数学的几何、解析式等等,这些课程都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。
如果能通过简单、经典的讲法,能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就能感受到收获,那转化率自然不会低。
所以,体验课转化用户的根本逻辑与核心产品的设计是一致的:保证学生的「获得感」。
体验课更加详细的案例解析可以点击蓝字跳转查阅:《成立仅2年,月入6000万,这家在线教育机构怎么做到的?》
上文提到的这三种招生手段,如果将它们分别单独拿出来使用,转化效果还是不够明显。
把在线讲座、学习诊断、体验课与自己的核心产品进行搭配,那么无论是运营成本还是招生效率,都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。
流量分流转化示意图
▪ 在线讲座可以作为流量导入后的第一个节点。在对用户进行第一次筛选之后,可以给予用户选择:体验课程、学习诊断或直接报名(核心产品)。
▪ 体验课可以做为流量的第二个节点。在承接了在线讲座筛选后流量的同时,同样进行分流设计,即进入学习诊断或直接报名。
▪ 学习诊断则可以完成流量的最终转化,直接引导用户进行报名。
通过这样的设计,可以保证流量被最大化利用,避免过度流失,尽最大可能实现高转化率。
当然,以上的设计仅供大家参考,具体的搭配设计,还是需要大家根据自己拥有的资源进行适当的调整。